我是赵荣
在市幼的春风秋雨中
与孩子们共筑了四载成长
当建构区的纸杯从零散堆叠
变成蜿蜒的“昆虫隧道”时
变成摇晃却固执挺立的“生命高塔”时
我愈发坚信
真正的教育情怀
始于俯身倾听每一颗心灵对生命的温柔注解
九月的教室里,纸杯是孩子们眼泪之外的第一个“朋友”。
初入园的二宝攥着妈妈的发卡躲在角落,牛牛用哭声堆砌“城堡”,毛豆把纸杯摔得啪啪响……那时的纸杯,是宣泄不安的玩具,是攥在手心的安全感。我蹲下来,轻轻把纸杯排成一行:“看,这是通往童话的小火车。”二宝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,却悄悄把发卡别在纸杯上——那是我们的第一座“会发光的车站”。
场景一:歪歪扭扭的“家”
“老师,这个杯子总是逃跑!”一一气鼓鼓地指着滑落的纸杯塔。我忍住帮忙的冲动,递给她一块皱巴巴的泡沫板:“要不要给纸杯宝宝铺张床?”三天后,孩子们发明了“魔法地基”(把纸杯倒扣在板子上),一一用粉色杯子围出心形:“这是我和妈妈的床。”那一刻,我忽然懂得——所谓建构,是孩子把思念具象化的温柔。
场景二:当“破坏王”变成“守护者”
曾经的庆宝总爱推倒别人的作品,却在某个午后让我泪目。米修的“彩虹桥”被风掀翻时,庆宝突然张开双臂拦住奔跑的孩子:“不许踩!这是米修的宝藏!”他跪在地上一枚枚捡起杯子,笨拙却虔诚。原来那些横冲直撞的“捣乱”,不过是渴望参与的另一种呐喊。
在“不完美”里种下勇气:当纸杯塔第七次倒塌,我听见艾莎小声说:“没关系,我有好多星星(纸杯)可以再种一遍。”
从“我的”到“我们的”:原本争抢杯子的孩子们,开始用稚嫩的语言交易:“我用太阳杯换你的月亮杯好不好?”
万物有灵的诗意:有孩子给最高的纸杯塔戴上手环:“它怕黑,这是它的星星灯。”
某天午休时,孩子们用纸杯在窗边摆出歪歪扭扭的“老师”。阳光透过杯壁,在他们脸上投下彩虹。我忽然明白:当小宝固执地给每个杯子“喂饭”,我不该纠正“错误”,而要读懂他对分离焦虑的自我疗愈;当牛牛坚持把蓝色杯子全留给自己,不是在“自私”,而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努力守护一片熟悉的“海洋”;
那些看似无序的敲打、推倒、抛掷,都是他们与世界建立联结的仪式。
TOP 03
我常蹲在建构区,看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杯壁,在孩子们掌心流淌成银河。终于懂得:教育不是把杯子垒成标准的高塔,而是守护每束光穿透童心的模样。那些摇晃的、脆弱的、天马行空的建构,何尝不是生命最初的诗行?
我是李佳潞,
我相信
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星星,
闪烁着独特的光芒,
和他们一起欢笑、探索,
见证每一朵花开的瞬间。
一缕晨光透过窗棂,洒落在五彩斑斓的扭扭棒上,折射出梦幻般的光晕,小朋友们立刻被吸引住了。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扭扭棒,尝试着扭动、弯曲;有的孩子则小心翼翼地观察,似乎在思考它能变成什么。
我头戴自制的扭扭棒京剧发箍,惊艳登场。孩子们瞪大眼睛,发出阵阵惊叹,目光紧紧追随着我,迫不及待的想要自己制作。我把材料一一给小朋友们展示,并示范了用扭扭棒编织发箍的基本方法。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,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,开始尝试。他们用稚嫩的小手,将扭扭棒弯曲、扭转、编织,指尖跃动着创造的喜悦。
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力,用扭扭棒编织出心中的京剧梦。有的孩子用不同颜色的扭扭棒编织出彩虹发箍,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有的孩子在发箍上装饰毛球和亮片,仿佛点点星光,闪耀着童真的光芒;还有的孩子尝试编织出花朵、蝴蝶等造型,将自然之美融入国粹之中。
孩子们戴上自己制作的京剧发箍,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此刻,他们不仅是小小艺术家,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。
在童真的世界里,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小手,将五彩斑斓的扭扭棒编织成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形状。这些简单的动作,不仅是手指间的舞蹈,更是心灵与创意的交汇。每一根扭扭棒的弯曲与延展,都仿佛在诉说着孩子们心中那无尽的可能性和对世界的好奇。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,那是探索的火花,是梦想的种子。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,扭扭棒不再只是玩具,而是孩子们表达自我、连接世界的桥梁。愿这份纯真的创造力,如同春日里的嫩芽,在未来的岁月中茁壮成长,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独特光彩。
编辑:教务室
供稿:赵荣、李佳璐
审核:园长办公室
电话:0350—3032935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